王玉杰,男,中共党员,2010年毕业于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优秀公务员。
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2024年是“对口援藏”30周年,王玉杰的两次援藏经历,恰好与这两个十分重要的时间节点相重合。回首2021,当他第一次踏上西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洁白的哈达仿佛在他耳边轻声诉说着雪域高原的神圣与热情。
(一)初探高原,心生敬畏。2021年7月,王玉杰来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工作。初次踏上这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首先被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所震撼——雪山巍峨、湖泊如镜、草原无垠。当然,高原的壮丽与挑战是并存的,高原反应让他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自身的渺小,这种身体与意志的双重考验,也让他更加懂得敬畏自然,更加理解西藏法院干警的艰辛。当地法院的领导和同事平时叮嘱王玉杰最多的就是在高原上饮食休息等生活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他,那殷殷叮嘱的声音至今仍萦绕耳旁。令王玉杰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领导和同事的谦虚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他深刻体会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的强大精神力量,并为之深深感染。
西藏,山高路远,执行干警外出办案驱车七八个小时的盘山公路是家常便饭,而且,无论被执行人户籍所在地有多远,对每一起终本案件都要做详细的村居调查,这种务实、负责的工作作风无不让人心生敬佩。援藏期间,王玉杰陪同执行局领导走访调研十几个县区,并认真总结梳理干警提出的各类问题,调研结束后,通过视频会议方式集中解答共性问题,并针对个别疑难问题线上即问即答,获得了两级法院执行局领导和干警的高度赞扬。这也是他在藏期间最为难忘的工作经历之一。王玉杰回到原单位后,偶尔还会有当地同事打电话与他交流探讨业务问题,每次挂断电话前,他们都会说:“老师,您什么时候再来西藏,一定要通知我。”朴实而真诚的一句邀请,承载着王玉杰与当地法院同事间的深厚情谊,这也是他再次援藏的情怀所在。
2024年,王玉杰再次由通化奔赴西藏,从祖国的一边到另一边,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跨越。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援藏经历,那便是“两次援藏,一生情怀”。
(二)再踏征程,情深意长。2024年7月,时隔三年王玉杰再次来到日喀则,并有幸参加了9月在拉萨召开的全国法院援藏援疆工作会议。30年来,全国援助法院先后选派195名援藏干部进藏工作,他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感到无上光荣。会议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张军院长亲切看望慰问了援藏援疆干部代表,作为亲历者,深感荣幸,倍受鼓舞。
此次援藏,王玉杰是在日喀则中院刑一庭工作。客观地讲,当地刑事案件数量并不多,但由于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所以,有时会遇到一些涉外刑事案件,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所以,王玉杰想如何与当地同事把每一起案件办成精品案件才是努力方向。工作中,他与同事们重点针对案件事实、案件性质、法律适用等问题充分交流,当然,有时也会“争论不休”,也正是通过彼此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坦诚交流,让他有了思考问题新的视角,真正做到“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
王玉杰与援藏同事还负责指导吉隆县法院的脱薄工作,工作内容除了审判执行业务方面,还包括党建、审判管理、后勤保障等日常管理工作。一定意义上讲,此行也是他的一次重要的学习经历。转眼3个月时间已经过去,他时常在想,此次援藏工作结束以后,何时还能再来西藏?虽然相隔万里,但答案是不久的将来,因为这里有他亲如兄弟姐妹般的同事,有他铭记一生的美好经历,有他一生引以为傲的援藏情怀,西藏是他的第二故乡。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西藏军民拼搏前行。王玉杰将以“老西藏精神”为引领,检视自身思想上、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切实转变司法理念、提升司法能力,在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上作表率、勇当先。他坚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同事来到西藏交流学习,了解西藏,热爱西藏,奉献西藏!
信息来源:吉林高院
学院电话:0431-84539450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